
随着高考的临近,考生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,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讲,现阶段应该稍微轻松一点。而剩下的一部分考生,现在也许还比较迷茫。因为他们对于自己能否考上大学还心中没底,而且现阶段的复习也是无从下手。这部分考生往往会陷入以下几个误区。
大搞题海战术
考生明明很清楚自己对于高考没有必胜的把握,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复习,从哪儿下手。他们的头脑已经达到了一种饱和的状态,因此,这部分考生直接是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搞起题海战术,既然不知道从何下手,干脆就在做题中去查漏补缺。考生要明白,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,所以题型也是千变万化。考生一味地去做题,只会陷得更深,更加迷茫。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,你会发现大多数题型都是你第一次遇到,而且存在着很多你不会的问题。因此,你会倍受打击,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,导致无心再去复习。

挑灯夜战,不懂劳逸结合
有的考生感到时间紧迫,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去提升自己的成绩。不惜通宵达旦,强迫自己复习,恨不能一晚上从头复习到尾。这种做法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白天无精打采,晚上夜不能寐。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,而且彻底打乱了自己的生物钟。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。
给自己增加没必要的压力
这也许是因为考生第一次面对如此重要的考试的原因,大部分考生在现阶段最爱胡思乱想,不管复习的怎样,都认为自己会考不好,考不上,导致在后面的复习中,遇到会做的,基础的题都不敢下笔了,总以为自己不会。很多考生还未开考就已经感觉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。这样下去往往会影响到考生往后的复习,就算是上了考场,也会把会做的题忘得一干二净。

针对以上问题,笔者给各位考生几点建议,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。
首先,据高考还有不到五十天时间,考生想要有比较大的提升几乎没有可能,所以笔者建议考生在现阶段放弃题海战术,不要做无用功。应该适当选两三套自己做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试题,对照课本反复研究,要能够举一反三。考生要谨记,课本是最基础的东西,不管试题怎样变化,基础是不会变的,所以它的“根”还在课本。不管什么时候考生都不应该放弃课本。

其次,考生要明白一个道理,学习和休息同等重要,休息不好,复习起来会事倍功半。考生应该及时调整作息时间。合理利用时间复习,要懂得劳逸结合。考生休息是否充足,往往决定了你的复习效果。所以考生不要做那种得不偿失的事情。
最后,考生应学会给自己减压,既然选择了这条路,就要勇敢面对,即使失败了也还可以重头再来。不要把事情想得那么复杂。要把高考当作平常的考试对待。考生要放下包袱,轻装上阵,保持一颗平常心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以上就是笔者的看法,不知各位如何看待,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!